企业名称:大连川东精密制造有限公司
联系人:曲健
手机:15241160886
邮箱:quj@kawahigashi.cn
Q Q:475835879
地址: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命一路56-2
网址: www.kawahigashi.cn
大连精密铸造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,在现代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,精密铸造的工艺水平将不断提升,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展。未来,精密铸造将继续为高端制造业提供高质量、高性能的金属零件,推动工业技术的革新与发展。
航空航天领域对零件的性能要求很高,精密铸造能够满足其高精度、高强度、耐高温的需求。例如,发动机涡轮叶片、燃烧室零件等均采用精密铸造工艺制造。汽车行业广泛采用精密铸造生产发动机缸体、变速箱零件、底盘部件等。精密铸造不仅提高了零件的性能,还降低了生产成本。
哪些因素会影响大连精密铸造的精度?
一、模具精度与设计
模具制造误差
模具(如金属模、硅胶模)的加工精度直接决定蜡模或型壳的形状精度。若模具存在尺寸偏差、表面粗糙度高或结构缺陷(如分型面错位),会直接反映到铸件上。
影响表现:铸件尺寸超差、表面纹路模糊、复杂结构(如小孔、薄筋)缺失或变形。
模具材料选择
金属模具(钢、铝)强度高、耐高温,但成本高;硅胶模具柔性好,适合复杂形状,但重复使用后易磨损,导致精度下降。
影响表现:硅胶模长期使用后,蜡模边缘可能出现毛边或尺寸收缩,金属模热膨胀系数影响高温下的型壳精度。
浇冒口系统设计
浇口位置、尺寸及冒口布局不合理,会导致金属液充型不均、产生紊流或缩孔,影响铸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。
影响表现:局部尺寸因补缩不足而缩小,或因金属液冲击导致型壳冲刷破损。
二、材料特性与收缩率
蜡模材料收缩
蜡料(如石蜡-硬脂酸基、聚乙烯基)在冷却过程中会产生收缩,不同蜡料收缩率差异显著(通常为0.5%~2.0%)。
影响表现:蜡模尺寸小于模具设计尺寸,导致铸件终尺寸偏差。
型壳材料热膨胀与透气性
耐火材料(如硅溶胶、水玻璃)的热膨胀系数与金属液温差过大,可能导致型壳开裂或变形;透气性不足会引发气孔、浇不足等缺陷。
影响表现:型壳破裂导致铸件表面不光整,气孔缺陷影响尺寸精度和力学性能。
金属液收缩特性
不同金属(如钢、铝合金、钛合金)的液态收缩和固态收缩率不同(如铝合金总收缩率约6%~8%,不锈钢约10%~12%)。
影响表现:收缩率计算不准确会导致铸件尺寸与设计值不符,尤其是复杂结构件的线性尺寸偏差。
三、工艺参数控制
型壳制备工艺
涂层次数与厚度:涂层过薄易破裂,过厚导致型壳透气性下降;各层浆料配比(如耐火砂粒度、粘结剂浓度)不均匀会影响型壳强度和热稳定性。
影响表现:型壳局部脱落导致铸件表面凹凸不平,或因强度不足在焙烧时变形。
干燥时间与温度:干燥不充分会使型壳内部残留水分,焙烧时产生蒸汽压力导致开裂。
影响表现:型壳裂纹导致铸件产生飞边或尺寸失真。
焙烧温度与时间
焙烧温度不足或时间过短,型壳中的蜡残留或耐火材料未充分烧结,强度不足;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型壳过度收缩或晶型转变。
影响表现:型壳坍塌或尺寸变化,终铸件出现缩孔、形状扭曲。
浇注温度与速度
浇注温度过高会增加金属液收缩量,且加剧型壳热冲击;温度过低导致充型不完整(浇不足)。
影响表现:高温下型壳软化变形,低温下铸件缺肉或表面粗糙。
浇注速度过快易产生紊流和气孔,过慢可能导致金属液提前凝固。
影响表现:气孔缺陷或铸件局部尺寸因充型不完整而缺失。
四、操作与设备因素
人工操作误差
蜡模组装(如模组焊接)时定位不准、型壳涂挂时手工操作不均匀、脱蜡过程中蜡模破损等。
影响表现:模组偏心导致铸件不对称,型壳厚度不均引发冷却速度差异和变形。
设备精度与稳定性
模具加工设备(如CNC机床)的精度不足、蜡模压制机压力不稳定、焙烧炉温控精度差等。
影响表现:模具加工误差直接传递至蜡模,温控波动导致型壳焙烧质量不稳定。
冷却与脱模控制
铸件冷却速度不均匀(如局部急冷)会产生内应力,导致变形;脱模时敲击型壳力度过大可能损伤铸件。
影响表现:薄壁件或细长件(如叶片)因内应力弯曲,脱模损伤导致表面缺陷或尺寸超差。
熔模铸造是精密铸造中常用的工艺方法。其基本流程包括:制作蜡模、组装蜡模树、涂覆耐火材料、脱蜡、焙烧、浇注金属液、冷却清理。熔模铸造的优点在于可以生产出高精度、复杂形状的铸件,尤其适用于小批量或单件生产。
精密铸造能够生产出形状复杂、壁厚较薄的零件,且尺寸精度高,通常可达到CT4-CT6级(国际铸造标准)。这种工艺特别适用于传统加工方法难以实现的复杂结构,例如涡轮叶片、发动机零件等。
公司名称:大连川东精密制造有限公司
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命一路56-2 | ![]() | 475835879 | |
![]() | 15241160886 | ![]() | quj@kawahigashi.cn |
![]() | ![]() |
官方网站 | 微信公众号 |